外阴毛囊炎


【病因】 

外阴毛囊炎为细菌侵犯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搔抓、摩擦、高温、潮湿多汗为本病发生的诱因,手术前备皮损伤亦可并发毛囊炎。


【临床表现】 

外阴皮肤毛囊口周围红肿、疼痛,毛囊口可见白色脓头,中央有毛发通过。脓头逐渐增大呈锥状脓疮,相邻的多个小脓疮融合成大脓疮,严重者伴外阴充血、水肿及明显疼痛。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变软,出现黄色小脓栓,再过数日脓栓脱落,脓液排出,炎症逐渐消退,但常反复发作,可变成疖病。


【治疗】

1.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勤洗外阴。

2. 局部治疗:病变早期可做局部热敷,也可用0.1%聚维酮碘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已有脓包形成者,可消毒后针刺挑破,脓液流出,局部涂上金霉素等抗生素软膏。

3. 全身治疗:病变较广泛时,可口服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外阴疖病


外阴疖病系外阴皮肤毛囊及皮脂腺周围的急性多发性脓肿,可反复发作。


【病因】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由白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潮湿多汗、外阴皮肤摩擦受损后容易发生。此外,贫血、糖尿病、慢性肾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等病人易患本病。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大阴唇的外侧面。开始时毛囊口周围皮肤轻度充血肿痛、红点,逐渐形成增高于周围皮肤的紫红色硬结,皮肤表面紧张,有压痛,硬结边缘不清楚,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以后疖肿中央变软,表面皮肤变薄,并有波动感,继而中央顶端出现黄白色点,不久溃破,脓液排出后疼痛减轻,红肿消失,逐渐愈合。多发性外阴疖病可引起患处疼痛剧烈而影响日常生活。


【治疗】

1.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勤洗外阴。

2. 局部治疗:早期可用0.1%聚维酮碘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后局部涂上抗生素软膏,以促使炎症消散或局限化,也可红外线照射、50%酒精湿敷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散,促使疖肿软化。

3. 全身治疗 病变严重或有全身症状者应口服或肌注抗生素,必要时根据脓液培养及药敏选择药物。

4. 手术治疗:当疖肿变软,有波动感,已形成脓肿时应立即切开引流并局部换药,切口适当大以便脓液及坏死组织能流出,切忌挤压以免引起血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