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炎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疾病,多种病原微生物均可引发女性生殖道感染,该病在婴幼儿中也很常见,约占小儿妇科门诊就诊患儿的40%~50%[1],部分患儿外阴阴道炎反复发作。由于婴幼儿解剖生理上的特殊性,如果未引起重视,就会对以后的婚育埋下隐患。为进一步了解造成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病因,本文对158例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生殖科门诊诊治的婴幼儿外阴阴道炎患儿158例,患儿年龄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10岁,平均5.1岁。其中<3岁38例(24.05%),3~7岁92例(58.23%),>7岁28例(17.72%),就诊2次以上的78例,患儿母亲的职业有农民、工人、教师及干部。
  1.2 临床表现 患儿因不明原因的哭闹,烦躁不安,外阴瘙痒,疼痛,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有异味。部分患儿因尿频、尿急、尿痛而就诊,5例因发现阴道口异常而就诊。根据妇科检查,人为将外阴阴道炎分为轻、中、重型。轻型:单纯外阴、大小阴唇、阴道口及周围潮红;中型:除上述部位潮红外,可见脓性或稀薄的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重型:具备中型症状并见大小阴唇及阴道口不同程度的粘连。
  1.3 实验检查 用消毒棉签取外阴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高倍镜(奥林巴斯高倍显微镜:CX41型)分析查找病原体,对病程较长的部分复发患儿进行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
  2 结果
  2.1 患儿病情程度与母亲职业的关系 158例患儿中母亲为农民的68例,其中轻型14例(20.59%)、中型46例(67.65%)、重型8例(11.76%);母亲为工人的42例,其中轻型15例(35.72%)、中型25例(59.52%)、重型2例(4.76%);母亲为教师及干部的48例,其中轻型30例(62.50%)、中型18例(47.37%)、重型无1例。三者相比,中、重型患儿占就诊患儿百分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农民、工人、教师及干部。
  2.2 高倍镜分析 将阴道分泌物较多的89例患儿,取分泌物行高倍镜分析,89例均见数量不等的白细胞,滴虫5例,假丝酵母菌7例,支原体5例,其余72例均有2种以上的阴道杂菌。对滴虫、假丝酵母菌、支原体阳性患儿的母亲阴道分泌物化验,均见有相应的病原体。
  2.3 细菌培养 对50例病程长的复发患儿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45例病原体为阳性,阳性率90.00%,其中,大肠埃希菌15例(33.33%)、葡萄球菌10例(22.22%)、链球菌8例(17.78%),流感嗜血杆菌4例(8.89%)、淋病奈瑟菌2例(4.44%)、摩根菌2例(4.44%)、其他杂菌4例(8.89%)。
  3 讨论
  3.1 由于婴幼儿的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阴道前庭及婴幼儿阴道内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乳酸杆菌少,抵抗力低等极易引起细菌感染[2]。从本文细菌培养结果看,细菌感染是造成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主要原因,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90.00%,其中29%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大肠埃希菌占第一位, 葡萄球菌占第二位,与文献报道相一致[3]。
  3.2 从发病年龄看,本文中3~7岁女童发病占58.23%,此年龄段儿童独立行动的机会较多,但在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父母应注意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擦洗外阴及肛门时应按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保持外阴干燥,尽早给孩子穿封裆裤,穿纯棉宽松的内裤,减少阴部外露污染的机会。
  3.3 母亲为婴幼儿的亲密接触者,母亲生殖器疾病可直接传给孩子。本文中滴虫、假丝酵母菌、淋病奈瑟菌阳性的患儿均能在母亲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相同病原菌。所以,母亲要注意衣物特别是内衣不要和婴幼儿的衣物一起洗,不要混用浴盆。对婴幼儿的衣物、被褥,要勤洗、勤晒。要注意婴幼儿的一些不正常动作(如瘙痒、尿频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母亲患有阴道炎,特别是淋病奈瑟菌性阴道炎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治疗母亲的同时,应注意是否传染给孩子,孩子如果不能及时诊断进行治疗,其病情会由阴道向子宫、附件及泌尿系统扩散发展,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3.4 从婴儿到月经初潮前这一阶段女童的健康是女性生殖健康的基础。影响女童健康的因素很多,如:经济、文化等,在农村由于歧视女童,女童保健常被忽视。本文分析看,母亲职业为农民的患儿病情重的占就诊患儿的比例较大,10例小阴唇及阴道口粘连的患儿中,8例患儿的母亲职业为农民,说明农民的健康保健意识较差,对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对以后的婚育影响更认识不到。患儿患病后不及时就诊,延误治疗造成病情较重甚至粘连,给以后的婚育埋下了祸根。所以,要通过不同方式宣传妇幼保健知识,提高各个阶层人的保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