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滴虫阴道炎霉菌阴道炎淋病是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妊娠期激素水平改变,使阴道酸碱度失衡,菌群失调以及妊娠期阴道壁结构改变导致各种炎症发病率增高。

 
  关键词 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 淋病

   
  正常外阴阴道解剖结构
  女性生殖器,可分为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两部分,外生殖器一般是指位于耻骨联合下缘和会阴之间所能见到的,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前庭、前庭大腺、阴道口、前庭球、阴道口、处女膜、阴道、会阴。阴道是由肌肉黏膜组成的管道,从上而下,他位于外阴部之上,子宫颈之下;从前而后,侧处于膀胱之后,直肠之前。阴道是子宫的排泄管道,经过阴道,子宫排除经血,亦是女性的性交器官,同时又是分娩时产道的一部分。阴道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典型腺体、阴道有丰富的血管供应,上1/3是由子宫动脉的宫颈-阴道支供应,中1/3由膀胱下动脉供应,下1/3由直肠中动脉和阴道内动脉供应,直接围绕阴道的是一个广泛的动脉丛,静脉与动脉伴行,最后流入内静脉。

  
  外阴及阴道的正常生态环境
  阴道内菌丛不但因人而异,且随年龄而有显著不同。青春期前,阴道上皮萎缩,pH6~8,仅有少量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青春期开始后,阴道内寄生菌增多,需氧菌有革兰阳性的乳酸杆菌、类白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阴性的大肠杆菌等;厌氧菌有革兰阳性的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乳酸杆菌和真杆菌等,革兰阴性的类杆菌等。青春期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增加,刺激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在其表层细胞中有糖原沉积,此时阴道内寄生的大量乳酸杆菌和细胞酶将糖原分解为乳酸,阴道pH下降至3.5~4.5。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上皮萎缩,pH上升,外阴部寄生有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此外还可能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细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乳酸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酵母菌等。潮湿的外阴部的细菌浓度远高于干燥的皮肤部位。
  正常阴道分泌物是由不同部位来源的各种不同物质成分所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液体成分是阴道壁的渗出物,宫颈管分泌的黏液,以及有外阴的前庭大腺、汗腺和皮脂腺分泌的少量黏液。主要的细胞成分有阴道鳞状上皮细胞,少量宫颈管柱状上皮细胞,以及阴道内寄生的各种细菌。正常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絮状,高度黏稠,不黏附于阴道壁,多沉积于后穹窿部,无腥臭味,pH≤4.5,无白细胞无念珠菌丝体或阴道毛滴虫存在,阴道分泌物可随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在排卵期,因宫颈分泌的透明黏液增加,阴道分泌物相应增多,经常性交阴道壁渗液可增加,无排卵性月经,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而无孕激素对抗时,宫颈分泌物的白色透明黏液将显著增加。初期到经期,绝经后以及哺乳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过低,阴道黏膜萎缩,阴道分泌物显著减少。

 
  孕期外阴及阴道的变化
  妊娠期间,母体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胎盘所分泌的激素hCG和hPL;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下,全身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妊娠时阴道黏膜充血;水肿,故外观呈蓝色;有时阴道黏膜下的静脉丛显著扩张而可形成血管瘤或静脉曲张甚至可以破裂出血。阴道黏膜通透性高,同时子宫颈管的腺体分泌增多,故白带增多;阴道上皮的细胞层次增多;脱落细胞增多,故白带呈白色糊状。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积聚,经阴道杆菌作用后变为乳酸,使阴道腔内酸度增高,这时防止细菌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大小阴唇均有色素沉着,大阴唇内血管增多,结缔组织变软,又是大阴唇外侧可有静脉曲张,使孕妇在坐位时有异物感,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亢进,腋下和阴部皮肤皱褶处可有炎症而引起糜烂,常不易治愈,须于产后才消退。瘙痒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可局限于腹部或外阴,有时全身都有瘙痒。 

 
  外阴阴道炎的特征
  虽然导致外阴阴道炎症的病原体各异,但症状多相似,常见的主要症状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少数有外阴瘙痒,烧灼感和性交痛。阴道发炎时,阴道分泌物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分泌物量的显著增多,外观和黏稠度的改变以及出现鱼腥样臭味。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绿色、大量、均质、黏度低、黏附于阴道壁,常呈泡沫状。霉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白色,乳酪状块,黏稠、黏附与阴道壁。淋菌性外阴阴道炎,阴道分泌物为黄绿色脓性。非特异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灰色、均质、黏稠度低、黏附于阴道壁偶呈泡沫状。瘙痒是由于表皮游离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的反应,一般仅限于外阴皮肤和前庭区,阴道内黏膜缺乏神经末梢,故无瘙痒感,患者往往是因外阴出现瘙痒而求治,性交痛仅在外阴有炎症时出现,一般为浅表性交痛。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炎的治疗
  为了确保外阴阴道炎的治疗效果,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正确的诊断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应根据患者症状及白带性状,以及阴道壁和外阴有无病损等作出确切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期间禁性交,避免体力劳动,不吃辛辣食物,不饮酒,内裤要宽松,忌穿不透气的尼龙或化纤紧身裤,保持外阴局部清洁,不能用手搔抓患部,不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药水洗外阴。治疗要彻底,丈夫相应同时接受治疗,治疗后均应定期随访,有复发时及早重新治疗。
  妊娠合并滴虫性阴道炎,早期应避免使用甲硝唑,因为动物性实验表明可以致畸,治疗可以采用其他药物,配合外阴、阴道擦洗,性伴侣同时治疗。
  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一般疗效较好但容易复发。首选对孕妇与胎儿无害的制霉菌素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禁用口服唑类药物。可选用达克宁栓、克霉唑阴道片,制霉菌素栓等,以7天疗法效果宜。定期复查白带常规,防止复发,以免引起羊膜炎、胎膜早破,流产、早产等不良后果发生。
  妊娠合并淋病性外阴阴道炎治疗比较棘手,且严重影响胎儿健康。可首选头孢曲松钠1g单次肌肉注射,加用罗红霉素0.5g,4次/日口服,连用7~10天。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4~7天应取宫颈分泌物涂片培养,连续3次均为阴性方为治愈。
  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通常选用外用药物为主,维妇液或聚维酮碘液冲洗。全身用药应据病情而定,利大于弊再用。
  妊娠期外阴阴道炎分泌物增加,患者门诊治疗,是否属于正常现象,就在于医生的正确诊断,若为阴道炎,治疗应及时且慎重。认真做好围产期保健,是临床医师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