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性会有总是憋不住尿,上厕所时还有疼痛、灼热的感觉。这往往是由于尿路感染引起的。

 

什么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是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常为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

 

如何知道我是不是尿路感染了?

 

1、排尿异常

尿路感染常见的排尿异常是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到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2、尿液异常

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蛋白尿等。

 

3、腰痛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肾脏及肾周围疾病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肾脏包膜、肾盂、输尿管受刺激或张力增高时,均可使腰部产生疼痛感觉,下尿路感染一般不会引起腰痛。肾及肾周围炎症,如肾脓肿、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腰部持续剧烈胀痛,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腰痛常为酸痛。

 

4、身体不适

出现全身发热或是颤栗现象,时常头痛其实也都是尿道感染的症状,并非是休息不够和日常过度疲劳所致的身体不适。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好发于女性,这主要是由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器官结构决定的。从生理结构看:

 

一是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使得细菌更容易达膀胱;

 

二是因为女性的直肠比男性的直肠更靠近排尿口,使得细菌更容易进入尿道。

 

从生理功能看,女性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的成熟,经期卫生不良和男女性生活不洁或频繁,都是细菌侵入引发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

 

据资料显示,女性尿路感染多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女性从出生后随着年龄增长,尿路感染发病率大约每十年增加1%,15~30岁达到高峰。

 

防范尿路感染要改掉的坏习惯

 

1、喝水太少

细菌假若已经侵入了尿道,便会附在尿道黏膜上皮组织。这些细菌如若不经过大量排尿,是不会被带出体外从而就在尿道停留繁殖。

 

所以女性朋友平时应该养成多喝水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还可起到带出病原微生物、清洗胃肠道的作用。

 

2、经常憋尿

日常很多人都会有过憋尿的经历,因为手头有着重要的事情或者正在上课考试使得在膀胱中蓄存的尿液超过了膀胱生理学容量,却有意识地忍而不排。

 

如果只是偶尔憋尿,那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长期反复憋尿,只要有少量细菌侵入,就有了更多时间进行繁殖,也有更多的时间侵犯尿道黏膜上皮组织。

 

同时,充盈的膀胱使得压力增高,很容易造成尿液反流引发上下尿路全流程感染。

 

3、阴部清洁不到位

造成阴部细菌大量繁殖而易致尿路感染的原因有三:

 

一是便后没有把尿液及时清洁干净,使得内裤湿润而给细菌提供了适宜的繁殖环境;

 

二是有的女性便后擦拭顺序错误,很容易将肛门的污物带到阴道与尿道处;

 

三是有的女性经期觉得自己月经量少,长时间没有更换卫生巾,而月经血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容易使得细菌大量繁殖。

 

因此,女性朋友一定要保持内裤的干燥,便后擦拭要从前往后,月经期间尽量做到两三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

 

4、久坐不起

有些人因为学习、工作或者打牌等非常投入,一坐下来就是大半天,长时间久坐不透气不透风,易使细菌在湿润的阴道猖獗繁殖,加上阴道与尿道挨得近,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所以,女性朋友一定不要养成久坐的习惯,要尽量养成适时站起来走动走动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减少细菌的滋生还可以增强自己的精气神。

 

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1.养成多饮水,不憋尿,勤排尿的习惯。

 

2.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勤洗澡、勤换内裤、禁坐浴,且不要用池浴或盆浴,在月经、妊娠和产褥期尤应注意。女婴要勤换尿片。

 

3.避免污染。大便后用干净的卫生纸擦拭,女性要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以免污染阴道口。

 

4.注意性生活卫生。男女一方外阴或阴道、尿道的细菌极容易传给对方,也容易自身感染。因此性生活前,需清洗外生殖器。

 

5.需留置导尿的患者,采用封闭引流管道系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插导尿管和长时间留置尿管,需要长期留置的要定期更换,且每天要清洗尿道外口。

 

6.去除慢性感染因素: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全身抵抗力低,易发生尿路感染,因此,对上述疾病应积极治疗,也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基本。

 

7.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等,循序渐进,避免激烈或强度过大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