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不仅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成分,而且还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促进婴儿的神经和智力发育等。与人工喂养婴儿比较,纯母乳喂养6个月的婴儿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特应性皮炎(即婴儿湿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青少年1型糖尿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母乳喂养还可减少母亲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发生。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感染乙肝病毒与母乳喂养


母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均可母乳喂养。即使母亲高病毒载量或HBeAg阳性、乳头皲裂或出血、肝功能异常,婴儿存在口腔溃疡或其他损伤等,也不影响母乳喂养。


HBV母婴传播几乎均发生于分娩过程中,而与母乳喂养无关,即病毒不是因为通过母乳喂养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的母婴传播。虽然HBV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病毒,乳头皲裂、血性乳汁等可能增加婴儿接触病毒的机会,但在早年缺乏免疫预防措施的年代,已经证明母乳喂养不增加母婴传播。随着联合免疫预防措施的广泛应用,大量研究证明,无论母亲病毒载量高低,或者乙肝e抗原(HBeAg)是否阳性,母乳喂养均不增加母婴传播的风险,也无需检测乳汁中HBV DNA。如果因各种原因未能接受免疫预防接种,仍可以母乳喂养。


HIV与母乳喂养


母亲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能否母乳喂养需个体化。尽可能完全人工喂养;因某种原因不能提供足够配方奶时,可纯母乳喂养6个月(最好经消毒后喂养);禁忌混合喂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如果无任何干预措施,HIV母婴传播率高达30%~50%。母乳喂养能引起HIV母婴传播。研究证实,HIV感染母亲的婴儿,完全人工喂养,感染率最低;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感染率较低;混合喂养,感染率最高,其机制不明。因此,建议完全人工喂养。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能提供足够营养的配方奶,人工喂养将造成其他感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而导致婴幼儿死亡,在母亲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的前提下,可选择纯母乳喂养6个月。无论如何,切忌混合喂养,因混合喂养母婴传播率最高。


为保护母亲和预防母婴传播,所有HIV感染母亲孕期和产后都需要持续抗病毒治疗。新生儿也需要在生后立即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母乳喂养


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母乳喂养。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建议乳汁经消毒后喂养。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疱疹病毒属,感染特点是潜伏感染,即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但体内病毒不能完全被清除,长期存在。目前我国育龄妇女CMV潜伏感染率>95%,表现为CMV IgG抗体阳性,其中95%孕妇产后CMV在乳房再激活感染,产后第1周乳汁即可存在病毒,4~8周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12周左右消失。母乳喂养能引起婴儿感染,但对足月儿或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感染后无症状或仅有一过性轻微临床表现,不引起明显病理损害,也不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建议母乳喂养。


对出生体重<1500 g或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直接母乳喂养引起CMV感染后是否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研究结果不一。因此,是直接母乳喂养,还是乳汁经消毒后再喂养,有不同推荐意见,但均不建议放弃母乳喂养。乳汁经消毒后能灭活或部分灭活CMV,但也破坏母乳中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不同的消毒方法对母乳生物活性成分的破坏程度不同。可采取冻融消毒或巴氏消毒,待新生儿体重≥1500 g,或矫正胎龄≥32周,可直接哺乳。对已经确诊感染CMV的婴儿,母乳喂养的利大于弊,因此仍建议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母亲常见感染与母乳喂养指导的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