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女性生殖道感染是影响和危害妇女健康的一类常见病,对其进行规范有效的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专家在过去的一年里完成了四部指南/共识的编纂和发表,并在相关检查仪器的开发、AV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值此岁末年初之际,妇产科在线特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兼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组长、中国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常委妇产科学组组长廖秦平教授分享2021年女性生殖道感染领域的学术进展和展望。

 

廖秦平.png

 

精彩视频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一、国内女性生殖道感染指南更新与学术推广

 

制定女性生殖道感染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的目的在于规范化女性生殖道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水平,让广大女性从中获益,减少国家在卫生方面的相关经济负担。202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组织撰写四部指南/专家共识并在《中华妇产科杂志》发表,分别为《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阴道毛滴虫病诊治指南》、《需氧菌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和《混合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

 

其中,《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和《阴道毛滴虫病诊治指南》是对此前2011年指南(草案)的修订版,强化了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其诊断体系,规范了有关药物的应用。而《需氧菌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和《混合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的完成发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仍然缺乏深入研究和相关标准的情况下,我国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及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上为需氧菌性阴道炎(AV)和混合性阴道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学术推广方面,第十四届中华女性生殖道感染峰会“白云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江苏南京隆重召开,会议内容围绕“生殖道感染”这一主题,将国内外新观点、新研究、新技术与广大业内同仁一起学习及探讨,将生殖道感染正确诊疗方法及时传播给全国更多的妇产科同道,吸引了数万人线上参会学习。第七届女性生殖道感染诊治及阴道微生态技术普及学习班暨海医会妇科专委会第三届海峡两岸女性健康峰会同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邀请了全国妇产科、生殖道感染领域的多位院士及专家做大会学术讲座,会议内容精彩纷呈,受到全国各地妇产科同道的热烈欢迎。

 

二、生殖道感染领域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 (中心是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分子诊断是实验室医学或临床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来诊断疾病、预测疾病过程、选择治疗方法并监测治疗的有效性。

 

女性生殖道感染领域研究此前多为菌种培养等单纯的临床试验,在细胞学水平进行微生态诊断及生殖道炎症诊断系统的建立,通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反应、菌群形态,判断其是否致病及影响功能。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感染相关研究得到很大提升,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眼睛,使我们得以窥探微观世界,认识以往不易知道的难治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分子特征。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人类微生物项目通过对生理和多种疾病状态下阴道菌群的研究,鉴定了250多种细菌。借助这一技术,女性生殖道分子诊断更加敏感,可以准确判断存在哪些类型微生物,但单纯分子诊断无法对整体环境进行很好地评估。因此,传统的细胞学水平的筛查仍然不可废弃,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互为参考。借助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筛查疾病类型,有的放矢,进行有效治疗。疑难复杂特殊感染病例,可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精准诊断和更好评估,从而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以往的细胞学筛查平台进行比对验证。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廖秦平教授团队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团队通过将两种技术指导的筛查结果进行比对,发现二者结果相当一致,二者的符合率均能达到85%~90%以上。所以,阴道微生态平台判断微生境中益生菌和致病菌的准确性是好的。据此研究结果,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投入研发后,以期能更高效更准确地诊治生殖道感染疾病,同时全国使用该系统的普及率将大大提高。对一些医疗资源不足,医务人员匮乏、诊疗水平不足的地方,使用AI诊断系统将有助于诊疗质量控制和提高,进而造福广大女性患者,提高我国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三、我国女性生殖道感染诊疗面临的挑战及付诸的努力

 

在我国,生殖道感染是十分普遍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生殖道感染患者约占妇科和计划生育门诊患者的55%,具体分为阴道炎症患者约占30%,宫颈炎症和盆腔炎症患者约占10%+。而在基层医院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医院的就诊患者中,生殖道感染的比例更高,可以达到70%~80%,甚至更高。

 

然而,在教学工作中对生殖道感染方面的内容重视不足,医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得到完善深入的教育,在进入临床工作后面对大量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而难以准确诊治的苦恼。针对这一问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自2008年开始,协作组每年组织举办女性生殖道感染系列讲座,最多时可以达到一年200场,至今已经进行了几千场。即使在疫情期间,也依托线上网络传播有关知识。通过大量、大范围的巡讲,女性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普及度大大增加,广大妇产科医生对生殖道微生态、生殖道感染有了更广泛和准确的认识。

 

但由于临床实际情景往往更加复杂,当理解不够深入、无法融汇贯通时,医生们又会陷入困扰。尤其是对混合型阴道炎,往往诊断更加困难,治疗更加复杂。为了帮助提高生殖道感染诊疗水平,协作组联合国内从事检验诊断的企业开发阴道微生态评估系统,研发以形态学诊断为主、功能学诊断为辅的体系,以AI技术进行支持,为国内生殖道感染诊治水平同质化提供新助力。

 

四、对女性生殖道感染领域及其诊疗未来发展的思考及展望

 

里德伯格于2000年提出,人体是由人的细胞和所有共生微生物构成的“超级生物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寄生在人体体表和体腔内的微生物数量可以达到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有数百万亿之多,包括细菌、古细菌、病毒和真菌等。人体微生物在与宿主共进化过程中与宿主形成共生关系,在调节宿主的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感染导致的微生态系统改变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正成为业内愈来愈关注的热点话题,研究也愈发深入。

 

在女性生殖道感染领域,阴道微生态是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阴道微生态是由多种微生物构成的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受出生方式、遗传基因、种族、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生育年龄女性阴道中定植的微生物菌群在抵御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尿路感染和艾滋病毒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菌群平衡被打破,阴道微生态遭到破坏,就会引发疾病。

 

除了一些妇科常见病外,我国的围产死亡中早产是第一位的,感染导致了40%以上的早产,是早产的主要原因,80%的孕30周前的早产是由感染引起胎膜早破后的早产导致。在生殖领域,感染导致的管性不孕不育也十分多见。在肿瘤领域,也有研究发现,一些癌症和具体病毒/病菌之间存在联系,并且得到了分子生物学的验证,例如宫颈癌与HPV病毒的关系就十分明确。近年的研究也发现,肿瘤转移也可能是由感染导致局部免疫环境的变化有关。

 

除了机制研究以外,在治疗方面,我们也期待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对中药促进乳杆菌生长的成分和机制应该更进一步研究;菌群移植或许能成为新型难治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年轻阴道益生菌的替代治疗或许会成为中老年女性的保健疗法。在诊断方面,期待AI微生态诊断仪器的进一步研发和积极推广,以利于我国女性下生殖道炎症的更准确诊治。

 

可以说,生殖道感染相关领域的研究仍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各方需求仍然有待满足。因此,广大同道需打开思路,深入研究,发掘克服感染领域的各种疾病,为促进2030年全民健康及女性生殖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微信图片_20220302094225.jpg

廖秦平教授


廖秦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原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现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兼妇产科主任。擅长各种妇产科疑难杂症, 尤其各种妇科肿瘤及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常务委员兼任妇产科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国妇幼杂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妇科肿瘤杂志(中国版)》常务副主编等多项学术任职。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医学院作博士后工作,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教育部、国家211工程基金等多项基金课题。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专家审阅后发布,未经平台及作者授权谢绝转载。若擅自转载或截取部分文字、视频以及声音的,或盗用改编用于商业用途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投稿邮箱:fcktouga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