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症性疾病(PID)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PID主要在年轻性成熟女性中流行,发病率受性传播疾病影响较大,占女性性成熟人口的1%~2%,属女性常见疾病[1]。PID诊断和治疗延误可能导致多种后遗症,包括不孕、异位妊娠、输卵管卵巢脓肿、肝周围炎综合征、盆腔炎反复发作及慢性盆腔疼痛等。


病因学


性传播感染(STI)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主要的致病微生物。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病毒和支原体等也参与PID的发生。引起PID的致病微生物多数是由阴道上行而来的[2]。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ID的致病微生物可能更为广泛,并将其归纳为以下四类:


1.细菌性阴道病(BV)相关病原体(如拟杆菌属、加德纳菌属、奇异菌属、纤毛菌属及消化链球菌属等)。

2.宫颈性传播感染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及生殖支原体等)。


3.呼吸道相关病原体(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葡萄球菌等)。

4.肠道病原体(如大肠埃希菌、脆弱拟杆菌、B族链球菌及弯曲菌属等)[3]。急性PID中约85%由前两大类致病菌引起,15%由后两大类致病菌引发。


治疗原则


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正确、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可使90%以上的PID患者治愈,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1.治疗时应注意:根据经验选择广谱抗菌药物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和需氧菌等。


2.诊断后立即开始治疗,及时、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与远期预后直接相关。


3.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安全、有效、经济以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


4.给药方法:根据PID的严重程度决定静脉给药或非静脉给药以及是否需要住院治疗。以下情况可以考虑住院治疗:不除外需急诊手术者,输卵管卵巢脓肿者,妊娠者,眩晕、呕吐、高热者,依从性差、药物耐受性差者。


各国PID诊疗指南对抗生素使用原则大致相同,但在用药细节上有一定差异,如下:


不同组织(诊疗规范)推荐的PID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关于治疗药物的特点


在各国指南中,单药治疗盆腔炎仅有莫西沙星这一种药物。莫西沙星单药治疗盆腔炎的基础在于抗菌谱的特异性,相对全面地覆盖了PID常见病原。Stass[6]等研究显示,莫西沙星可快速渗透人子宫组织,给药1 h后,莫西沙星在子宫组织中的穿透指数即达最高值2.1,且其组织浓度达10.5 mg/kg。临床研究也显示了莫西沙星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良好疗效。


2015年美国CDC指南中强调,头孢二、三代的使用证据缺少,不推荐使用头孢克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这些头孢类较头孢西丁、头孢替坦抗厌氧菌效果差。头孢西丁抗厌氧菌效果较头孢曲松好,与丙磺舒和多西环素合用短期有效性好。头孢曲松对淋病奈瑟菌效果好。


我国第二版《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7]和2019中华医学会,治疗盆腔炎均推荐头孢二、三代。原因是我国PID病原学与国外尤其是美国病原学有较大差异。


因耐喹诺酮类药物淋病奈瑟菌增多,美国CDC并不推荐喹诺酮类方案,而中国及欧洲指南推荐喹诺酮类方案相对较多。如果头孢菌素过敏,对淋病奈瑟球菌的地区流行和个人危险因素低,可考虑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或氧氟沙星),加用甲硝唑。


对输卵管卵巢脓肿者,通常在多西环素的基础上加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从而更有效地对抗厌氧菌。


关于给药方式的选择


对轻中度PID,注射抗生素治疗和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效果相似。对口服或肌内注射用药72 h后无症状改善患者需改为静脉注射或重新考虑诊断。


静脉给药治疗者应在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 h,然后转为口服药物治疗。


关于给药疗程


抗菌药物治疗至少持续14 d(以下方案中无特别注明者,均为14d的疗程)。其中阿奇霉素给药疗程为5~7 d。


注意事项:


1.庆大霉素:首次负荷剂量2 mg/kg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维持剂量1.5 mg/kg,1次/8h。


2.阿奇霉素:500 mg,静脉滴注1~2次,随后250 mg,口服。


3.指南中均推荐:左氧氟沙星500 mg,1次/d。


4.当克林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应用时,应密切注意药物的耳、肾毒性。此外,有报告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联用偶出现严重神经系统不良事件。


5.因静脉滴注多西环素易出现疼痛的不良反应,并且口服和静脉应用生物利用度相似,所以建议尽量口服治疗。


PID的治疗应考虑国内外流行病学、病原学差异,结合当地耐药情况综合考虑。此外,加强对PID患者包括普通女性人群的健康教育,充分告知PID的生殖健康危害,增加性生殖健康防范意识,才能有效从源头减少PID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资料:

[1]张岱.盆腔炎的诊治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017(012):36-39,69.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2019修订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9,54(7):433-437.

[3]张展,刘朝晖.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035(004):473-477.

[4]刘晓娟,范爱萍,薛凤霞.《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关于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解读[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5,42(6):674-675,684.

[5]Ross J,Guaschino S,Cusini M,et al.2017 European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Int J STDAIDS,2018,29(2):108-114.

[6]Stass H,Kubitza D,Aydeniz B,et al.Penetration and accumlation of moxifloxacin in uterine tissue[J].Int J Gynaecol Obstet,2008,102(2):132-136

[7]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8: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