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急性宫颈炎


宫颈是阻止下生殖道病原体进入上生殖道的重要防线,但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本身抗感染能力较差,若受到性交、分娩、流产、手术等机械性刺激而受损,就更易发生感染。


宫颈炎一般指感染性宫颈炎,分为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多发生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感染、宫颈急性损伤或阴道内异物并发感染。


常见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抗生素规范、足量治疗,往往能够治愈。


慢性宫颈炎:非感染因素引起,如子宫托、乳胶等物理和化学刺激。不需抗生素治疗,解除病因是关键。


2、急性宫颈炎临床表现


1. 白带增多是急性宫颈炎最常见的、有时是唯一的症状,常呈脓性甚至脓血性白带。


2. 分泌物增多刺激外阴而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感,以及阴道不规则出血、性交后出血等。


3.由于急性宫颈炎常与尿道炎、膀胱炎或急性子宫内膜炎等并存,可出现下腹部不适、腰骶部坠痛及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宫颈炎,尿道、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可同时感染,而见充血、水肿甚至脓性分泌物。


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宫颈分泌物增多,点滴状出血。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外口流出黏液脓性分泌物。



3、治疗方法


急性宫颈炎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有效抗生素。


对于症状明显者,如大量脓性分泌物,特别是有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者,不必等到病原体检测的报告出来,医生可进行经验性治疗。


已获得病原体者,就要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生素。由于是性传播疾病,性伴侣需同诊同治,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1.未获得病原体检测结果可根据经验性给药

对于有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的年轻妇女,可给予阿奇霉素1g单次口服或多西环素100mg,每次2次口服,连续7天。


2.急性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 

原则是及时、足量、规范、彻底。

常用药物:头孢曲松,125mg单次肌注;或头孢克肟,400mg单次口服;大观霉素,4g单次肌注。因淋病奈瑟菌感染半数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故在治疗同时需联合抗衣原体感染的药物。


3.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 

四环素类、红霉素类及喹诺酮类常用药物。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7天。阿奇霉素,1g单次口服;红霉素,500mg,每日4次,连续7天(红霉素,250mg,每日2次,连续14天)。氧氟沙星,30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7天;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1次,连用7天。


4.细菌性阴道炎引起:按照细菌性阴道炎进行治疗。


A、口服用药

①甲硝唑400mg,2次/日,共7天;或2.0g单剂量疗法,必要时,24-48小时重复给药一次。


②克林霉素 适合于甲硝唑治疗失败者,或对甲硝唑过敏,不能耐受,特别适用于妊娠妇女。口服 300mg,每日2次,共7天。


B、外用药

①甲硝唑阴道泡腾片200mg,每晚一次,睡前置入阴道,共7日。

②甲硝唑凝胶  每日2次,共5天。

③克林霉素阴道栓  每晚一次,共7天,或每天2次,共5天。

④聚甲酚磺醛栓  隔日一次,共5-7枚酸性洗液冲洗阴道(改变阴道酸碱度)每日一次,共7日。


5.无明确病因

采用联合用药及物理治疗(激光、冷冻、光波)等。


①抗宫炎片或宫炎康颗粒(中医辨证)+虫草粉或蛋白质粉

优势:中药对症治疗,增加生殖道免疫系统抵抗力,利于受损宫颈黏膜修复)

外用:聚甲酚磺醛阴道栓隔日一枚,15日一疗程。


②抗生素(氯霉素500mg)+糖皮质激素(可的松250mg)

外用:阴道给药12日或消糜栓或重组人干扰素a栓剂一粒,隔日一次,连用6日为一疗程,一般需用药3个疗程。



4.中医治疗宫颈炎


病因病理

因湿热之邪感染下焦,侵注带脉,使带脉失约而致黄带增多。


诊断要点

症状

黄带增多,秽臭,伴发热,腰酸,小腹坠胀,有诱发病史。


妇科检查

宫颈和阴道充血,水肿,严重者可见宫颈表面坏死、溃疡。


实验室检查

白带常规检查有白细胞。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增高,中性增多。 


辩证分型

①子宫颈炎是湿毒下注所致。

呈带多色黄或似脓性,下腹坠痛,腰骶酸痛,尿赤,发热。

②苔黄腻,脉细数或弦数。 


分型治疗

湿热下注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止带


①方药

银翘红酱解毒汤加减

金银花10、连翘10、天花粉9、荆芥9、当归12、败酱草15、黄柏9、知母9、生甘草5


②中成药

金刚藤糖浆 每日3次 每次20ml口服

玉清抗宫炎片 每3次,每次3-4粒,吞服


③简便方

(1)金银花10,蛇舌草30 ,水煎服

(2)宫颈炎一号方:金银花、甘草、五倍子、青黛、人中黄等各量,研极细末。喷洒宫颈表面,或用带线棉球沾药粉敷子宫颈表面,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5.日常预防

①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②定期做妇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③注意经期卫生,应使用合格的卫生巾或卫生护垫。

④避免公共场所交叉感染,包括公共浴池等。

⑤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