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36岁,因发现HIV阳性7年、不规则阴道流血2个月于2011年2月15日收入本院。
患者曾于2011年1月25日在外院行宫颈活检术,术后提示宫颈鳞状细胞癌,可疑淋巴管浸润。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育型,阴道通畅,后穹隆粘连,宫颈呈菜花状,肿物直径约4 cm,子宫正常大小,双侧附件未扪及明显肿物,两侧尚软。血清学检查:CD4细胞为867个/μl,CD8细胞为1007个/μl,分别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35%和41%;CD4/CD8为0.86。
入院诊断:HIV感染,宫颈鳞状细胞癌Ⅱa期、菜花型。入院后第7天在全身麻醉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术中见:子宫大小为6.0 cm×5.0 cm×3.0 cm,双侧附件外观无异常,子宫后壁与直肠粘连,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明显增大。
术后病理检查:(1)肉眼观:子宫、双侧附件无明显异常;宫颈6.5 cm×3.0 cm,其表面黏膜多处见灰褐色针尖大斑点;送检的淋巴结共8组21枚。(2)镜下观:宫颈的癌细胞主要由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组成,大小及形态较为一致,呈立方形、卵圆形或短梭形,核分裂象多见;癌细胞丰富密集,排列呈实性巢状、条索状及小叶状,在癌巢的中央常有特征性的粉刺样坏死,癌巢周边的癌细胞常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明显的基底膜样物质,灶性区域可见瘤细胞向鳞癌分化及细胞内角化现象,基底样瘤细胞及鳞状上皮细胞之间可见移行现象。宫颈与宫体交界处有癌细胞浸润,双侧卵巢、输卵管未见癌细胞浸润,淋巴结无转移性癌灶。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细胞角蛋白(CK)34-βE12、广谱CK——AE1/AE3、上皮膜抗原(EMA)、CK-CAM5-2、CK19、bcl-2蛋白、S-100呈阳性,ER、HPV呈灶状阳性,CK7部分膜呈阳性,p53呈强阳性;波形蛋白(Vim)、EB病毒、PR、癌胚抗原(CEA)、CK18、层粘连蛋白(LN)、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均呈阴性。
术后病理诊断:宫颈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SCC)Ⅱa期,浸润肌层;宫颈与宫体交界处癌细胞浸润;HIV、HPV同时感染。患者术后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及抗炎、营养支持治疗,术后10 d痊愈出院。出院后继续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未予放、化疗,随访至今无明显异常。
(原载《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年第1期76-77页)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业务合作┊ 联系方式┊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Copyright 2020 nxgr.cogonlin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妇产科感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60573号-15
妇产科感染网所刊载之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目的。您从妇产科感染网上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及您的健康问题。
本站所有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学事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